隨著天邊的第一縷曙光,達才與同事洛松便忙碌起來。在海拔4479米的索南達杰保護站,他們精心燒開水,待水溫適中后,便開始逐一消毒編號的7只奶瓶。隨后,將超市購得的牛奶輕輕倒入其中,為這7只收養的小藏羚羊準備美味的早餐。
8月末,三江源全國媒體大型采訪活動的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這片廣袤的可可西里。從保護站傳來喜訊,經過長達數月的遷徙,可可西里集中產仔的藏羚羊已順利結束回遷之旅,大部分已成功返回至其原有的棲息地。
在索南達杰保護站的背后,隱藏著幾片被鐵絲網精心圍護的草場。其中一片,便是7只小藏羚羊的溫馨家園,它們都是在7、8月份救助的孤兒,有的因與母羊失散,有的則因母羊意外離世。每當達才和洛松提著奶瓶走近圍欄,這些小羊便歡快地圍聚過來,仿佛尋找到了母愛的溫暖。然而,編號為3的小羊,在從卓乃湖送回保護站時便體虛發熱,盡管隊員們全力救治,但最終還是未能挽回它的生命。
每只藏羚羊的脖子上都佩戴著一個獨特的號牌,對應著專屬的奶瓶。由于羊兒們的大小各異,奶量自然也有所不同。它們吃奶的模樣,與人類幼童無異,甚至求生欲望更為強烈,300毫升的奶量,在短短20余秒內便能一飲而盡。喝完奶后,小羊們還會試圖搶奪達才手中的其他奶瓶,這時,達才會嚴格控制奶量,以確保它們保持對草料的渴望。純牛奶對于這些小家伙來說并不適宜,需要兌水并加入葡萄糖來調整口感,更符合它們的腸胃需求。這樣的喂奶流程,達才每天需要重復三次。
達才在索南達杰保護站已經度過了八個年頭,期間他成功救治了300余只藏羚羊,積累了豐富的喂養經驗。在記者隔著鐵絲網拍照時,他再三強調不要與藏羚羊直接接觸。喂奶完畢后,隊員們會催促記者迅速離開,以確保這些小羊不會養成與人類親近的習慣,從而在野外活動中保持應有的警惕性。
喂奶完成后,藏羚羊們會迎來奔跑訓練的時刻。達才會率先在前方奔跑,小羊們則緊隨其后。盡管索站的海拔接近4500米,對于一般人而言快走幾步都會氣喘吁吁,但隊員們卻必須帶著小羊進行這樣的訓練,盡管這對身體而言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
當小藏羚羊長到半歲后,便會開始逐漸斷奶。此時,工作人員會圍起草場,讓它們自由吃草和奔跑,不再進行人為干預,僅通過攝像頭進行監控。到了明年4月,便會打開圍欄,讓它們自由走出保護站,最終融入周圍的藏羚羊群體中。達才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們救助的藏羚羊都能順利融入新種群,從未出現過無法適應的現象。
藏羚羊的遷徙之旅
藏羚羊的遷徙,堪稱高原動物中的一大奇觀,其動因至今仍是個謎。這些優雅的動物,每年五六月份都會踏上一段長達數百至數千公里的旅程,從青海可可西里、三江源、西藏羌塘以及新疆阿爾金山這四大棲息地,齊齊向卓乃湖、太陽湖、烏蘭烏拉湖等產羔圣地進發。令人稱奇的是,它們在遷徙過程中,不僅帶著幼崽同行,還以這樣的方式傳承著古老的路線。產下小羊后,雌性藏羚羊會在8月份帶著孩子們踏上歸途,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回到各自的棲息地。這樣的遷徙路線,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之久。在每年的遷徙季節,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幕:三江源的牧民和志愿者們自愿組成護送隊伍,在藏羚羊的遷徙路線上站崗放哨,守護著這些珍稀的動物安全通過青藏公路,進入可可西里的無人區。同時,青藏鐵路在可可西里段也特別采用了橋墩式路基設計,以確保藏羚羊能夠安全地從下方穿越鐵路。
母藏羚羊產下小羊后,如何將它們安全帶回家,這一過程充滿了生死博弈與物競天擇的殘酷。從羊群聚集到湖邊開始,豺狼、棕熊、鷹隼、豹等食肉動物便伺機而動,對藏羚羊展開獵食。然而,經過千百年的自然選擇,小藏羚羊在出生后幾分鐘內便展現出驚人的奔跑能力。盡管如此,有時它們仍會成為獵食者的目標。
達才曾講述過一個令人感傷的故事:一只母藏羚羊在帶著小羊返程途中,由于小羊的奔跑能力尚弱,不幸被狼盯上。在多次偷襲未果后,母藏羚羊意識到自己難以逃脫,于是它在最后一次狼的襲擊時,并未全力奔跑,而是試圖通過停下來引誘狼,將其引至一個山坡上。最終,母藏羚羊被狼吃掉,而它的幼仔則被救回了保護站。
盡管自然界的弱肉強食法則難以改變,但人們仍會盡力救助那些遭受襲擊的藏羚羊。在上世紀90年代盜獵活動猖獗的時期,許多盜獵分子會在藏羚羊產子期間進行獵殺。為此,卓乃湖設立了臨時保護站,并采取巡護方式加強反盜獵力度。這些人為的保護措施使得藏羚羊幼仔的成活率有所提升,目前維持在約50%的水平。
保護站工作人員在巡邏
達才和洛松,這兩位喂養小藏羚羊的“奶爸”,已經養育了數百只小動物,他們投身于這項工作的時間遠超過對自己孩子的照顧。他們的家曾位于曲麻河鄉,后遷至格爾木職工宿舍,但無論何處,都難以避免與索南達杰保護站的兩三百公里距離。當他們的兒子來到保護站時,他會向同學們炫耀,稱自己的父親是一位救助藏羚羊的“蓋世英雄”。
在喂食小藏羚羊的過程中,記者觀察到它們對達才表現出極高的親近,甚至會用鼻子觸碰他。然而,達才總是迅速避開,以確保不會與小羊們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從而保持它們的野性。在將它們放歸自然時,保護站工作人員不會在它們身上做任何記號或佩戴追蹤設備,以免干擾它們融入種群。盡管如此,仍有曾經得到救助的藏羚羊重新回到索站。例如,2003年冬季,有一只公藏羚羊在冰天雪地中找不到食物,便來到索站尋求幫助。顯然,它是曾經得到過救助的,因為一般的藏羚羊不會主動接近人類。它的到來,無疑是對保護站工作人員多年努力的最好證明。
給小羊喂奶
救助工作不僅需要投入深情,還要面對可能的情感傷害。例如,今年就有一只小羊不幸離世,這一事件讓所有人都選擇避免提及。而在2014年的春天,索站接到游客電話,得知一只成年母藏羚羊被車撞傷。達才他們迅速趕往現場,發現母羊的前肢僅剩一點點骨頭相連。他們盡力救治,但母羊在三天后還是離世。這樣的情感打擊,如同他們手背上的疤痕,時刻提醒著他們。
每當一輛大貨車在索站門前的青藏公路上飛馳而過時,達才總會沖著車影大喊:“開這么快做什么!撞到羊怎么辦!”他多次向記者強調,青藏公路上的許多司機速度過快,常常無視路牌警示,導致藏羚羊被撞死或撞傷。每年都有十幾起類似的報案。
小羊的哺育
在救助工作中,除了面臨情感挑戰,還要細心照料每一個小生命。小羊吃奶的場景,雖然平常,卻蘊含著深深的關愛。在索站的救助過程中,這樣的一幕幕屢見不鮮。他們不僅為小羊提供充足的奶水,還要確保每一口都溫暖而安全。這種細致入微的照顧,是對每一個生命尊重的最好體現。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