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日映冰川,涓涓不億年。大江流萬里,為有此源泉。”這首鐫刻在“長江第一滴水”石碑后的《五絕·題長江源》生動地向世人訴說著長江的源起。
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內的格拉丹東雪山姜古迪如冰川是“長江第一滴水”流出的地方,草原蒼茫、冰川聳立,這里生活著藏羚羊等大自然精靈,還有世居于此的西藏那曲市安多縣瑪曲鄉牧民。
在長江源的滋養中繁衍生息,守護好這里的生態環境,是長江源頭人家的選擇,也成為世世代代賡續傳承的責任使命。
堅守
1977年,21歲的才嘎作為向導陪同科考隊溯源而上抵達河流盡頭,那是他第一次知道發源于家鄉的涓涓溪流最終匯聚成了滔滔長江,自己居住在長江源頭。
此后近50年歲月里,才嘎只要有時間便與鄉親們一起巡護長江源頭的冰川河流,從騎馬、騎摩托車到駕駛皮卡車、越野車。
“最開始騎馬巡護一次要一周時間,如今開越野車當天就能往返。”才嘎說:“這條路走了多少次、救助過多少落單受傷的野生動物,都記不清了。但看著雪山冰川還是那么高大、滴滴融水匯聚成清澈的溪流流向遠方,心里就說不出的高興。”
回憶中,“哪一年藏羚羊產仔最多”“又是哪一年開始巡護的隊伍變大”“沿途誰家有空房子能借宿”“誰家的酥油茶最好喝”……才嘎老人敘述得眉飛色舞,盡是讓人高興的事。當問及期間是否遇到過危險、巡護有怎樣的酸楚時,老人總是擺擺手,就連旁人插話想要補充老人曾經的多次遇險,也總被他打斷。此時,老人總會拍打著自己的胳膊腿說:“提那些干啥,你看我身子骨比好多年輕人都棒,我現在還堅持每季度到長江源頭巡護一次呢。”
雖年近古稀,但才嘎老人鮮有長時間離開家鄉的時候:“作為一名村醫,我放心不下鄉親們的健康。同樣,隔段日子不去長江源頭看看那片冰川雪山,我心里就空落落的。孩子們想帶我出去走走看看,我都拒絕了。”
在才嘎老人的眼里,守護鄉親們身體健康和長江源頭的生態“健康”是他一生最為重要的事情。“多次作為向導跟著科考隊等工作組到長江源頭,隊伍里黨員沖鋒在前、甘于奉獻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在1992年入了黨,一直牢記‘守護好長江源’的囑托。”才嘎說。
月朗星稀,萬籟俱寂。接受采訪的次日清晨6點,才嘎老人又出發了,目的地——長江源頭姜古迪如冰川腳下。“只要還能走得動,我就得去看看。等到去不了的那天,就讓兒子、孫子替我去。”才嘎老人堅定地說。
傳承
逐水草而居,依賴自然、愛護自然是游牧民族的習性和傳統。當游牧生活成為過往,物質生活日漸豐富,長江源頭的守護也已融入日常點滴。
“村民生活產生的塑料袋、飲料瓶越來越多,還有一些破舊家具家電、建筑垃圾,這些可不敢隨意丟棄堆積。草原風大,一陣風來就會吹到附近的河里,破壞生態環境。”39歲的瑪曲鄉羅臺村婦女主任次仁措因經常外出參加學習,深知這些不可降解垃圾產生的危害,環保宣傳便成為她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日復一日地宣講也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河,身邊群眾在次仁措的感召中化身環保衛士、河湖衛士,垃圾分類、集中收納、轉運處理……在羌塘草原腹地的這個小村落已成為習慣。
多年的堅守付出,讓身邊河流清澈依舊、生態環境保持如初,次仁措也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肯定。在2022年由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組織開展的第二屆“尋找最美河湖衛士”主題實踐活動中,她榮獲了“最美巾幗河湖衛士”稱號。
“榮譽雖然頒授給了我個人,但它屬于全體參與長江源頭守護的鄉親們。我也會倍加珍惜這份榮耀,繼續守護好母親河源頭的生態環境。”次仁措說。
家門口的冰川融水匯入沱沱河成為中國的母親河——長江。對于她的保護,祖輩們更多是出于對自然敬畏的本心。江水奔騰流經了哪里、造福了多少人,又從哪里入海?這些,父輩們腦海里并不明晰。
“長江,中國的母親河,世界第三大河流。”“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10歲的瑪曲鄉小學學生邊巴卓瑪已經開始系統地學習有關長江的知識。
“長江發源于我的家鄉,我很自豪。從記事起,爺爺、爸爸就給我講述他們巡護長江源冰川河流的故事。”邊巴卓瑪說:“在學校,老師教了我們很多有關長江的知識,讓大家知道了保護長江源頭的重要性。我現在還是學校長江源水生態保護小衛士隊的成員,每個學期老師都會組織開展活動。”
責任
2016年,瑪曲鄉農牧民自發成立長江源環保志愿服務隊。消息一出,大家紛紛踴躍報名,隊伍不斷壯大。
“叮叮叮”,瑪曲鄉黨委書記次旺卓瑪的手機消息提示音不斷響起。“服務隊的同志們正在群里交流巡護心得呢,群里有500人,所以消息很多、熱鬧得很。”次旺卓瑪解釋說:“這還不是全部的志愿服務隊隊員,登記的志愿者已經達到了800多人,全鄉600多戶實現了戶戶有志愿者。”
因為巡護經驗豐富,才嘎被推舉為長江源環保志愿服務隊第一任隊長。地域廣袤,見面不易,信息傳遞很難。自此,一部對講機和大家形影不離,無形的電波將逾百位隊員對長江源頭生態的默默守護在彼此間傳遞。
“大家聽說了沒,政府要在冰川腳下立一塊‘長江第一滴水’的碑?”“這是好事情呀”“那我們抓緊再組織一次巡護”……
去年7月下旬,“長江第一滴水”揭碑的消息在服務隊隊員們的對講機里傳播開來,大家喜悅之余更感責任之重。
“8月1日揭碑那天,我作為代表就在現場。”雖然過去了一年多,但提及此事,51歲的其國仍開心得像個孩子,為大家展示他當時拍攝的現場圖片、視頻。
其國一家居住在距離姜古迪如冰川10多公里的地方,每天在家門口溪流里取一桶長江源頭之水,煮茶、做飯,飼養牲畜,日子愜意幸福。“我生在這、長在這,是長江源頭水滋養了這片土地,養活了牛羊和我的家人,我有義務和責任守護好這里的生靈草木、山山水水。”
“一人當志愿者,全家都光榮。家人都支持我做志愿者,有時候我在外采買生活物資,碰上有巡護任務或者有野生動物需要救助時,他們都會代替我積極參與。”其國樂呵呵地說。
如今,瑪曲鄉對長江源頭的守護也做到了全民參與。當地成立以牧民為主要成員的長江源環保志愿服務隊,瑪曲鄉小學學生代表組成的長江源水生態保護小衛士隊,瑪曲鄉干部職工和各村“兩委”、聯戶長組成的長江源民族團結志愿隊等5支長江源水生態保護隊伍,隊員年齡身份實現了多層次廣覆蓋。
草原蒼茫、冰川聳立,滴水聚為溪、河流匯成江,一泓清水不盡滾滾東流,謂之長江。長江源頭,有人在世代守護。
責任編輯:王炬鵬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