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中,珙桐靜靜地開花了。這一次,不是在人跡罕至的八大公山,也不是在高冷峻峭的壺瓶山,而是在煙火繁華的長沙。經過近20年的引種栽培,這種植物界的“活化石”,首次在長沙開出白色的“鴿子花”。
此次珙桐開花的地點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圖書館旁,兩棵珙桐樹于2006年從八大公山引種栽培,第一次在長沙開花。剛剛張開的珙桐花苞片還是淺綠色的,在雨水的沖洗下慢慢變成白色,如滿樹欲飛的白鴿,使人聯想起歡樂、和平、爛漫……歐洲人因此把珙桐稱為美麗的“中國鴿子樹”。
“珙桐能在長沙開花實在太讓人驚喜了。”省森林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牟村介紹,珙桐被稱作“植物中的大熊貓”,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在我國華中地區地形復雜的小范圍山川得以幸存,成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多年來,省林業局和省森林植物園在珙桐繁育栽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八大公山、壺瓶山等地陸續引種數百棵珙桐。很長一段時間,珙桐只能以幼苗的形式在溫控大棚中保育。省森林植物園通過建設人工霧噴系統,改善立地條件,改變小氣候環境,成功實現珙桐在長沙地區的露天栽培。目前,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內均有引種栽植,但在此前都沒有開過花。
“珙桐對生境要求極為苛刻,難以在長沙城區成活和開花結果。”牟村介紹,目前,國內已經成功對珙桐實現了人工繁育。但珙桐一般喜歡生長在氣候溫涼、濕潤、多雨、多霧的環境中,難以度過長沙高溫炎熱的夏天。而珙桐瀕危的原因,除了生境范圍狹窄外,還因為自然更新困難、種子敗育現象嚴重,以及人類對珙桐生境的干擾。
牟村表示,省森林植物園正積極開展珙桐的繁育技術研究和實踐工作,為珙桐營造更為適宜的生境,讓這一“國寶植物”能夠真正定居長沙。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 徐宙雄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