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朱珉迕 王閑樂 胡幸陽 劉雪妍 周程祎 鄔林樺 顧杰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會后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接受采訪。
在回答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時,黃潤秋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1992年聯合國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世界各國都在為努力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積極努力。
“但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迄今為止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態勢并未根本扭轉。”黃潤秋說,因此,國際社會對當下中國作為主席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特別關心,都希望這次會議成為一次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轉折點,帶上健康恢復的道路。
黃潤秋說,2021年10月,cop15在昆明召開了第一階段會議,發表了昆明宣言;去年12月推動了第二階段會議在蒙特利爾成功召開。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兩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注入了強大的政治推動力。會議最具歷史意義的成果,就是推動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及一攬子配套政策措施體系,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了藍圖、設立了目標,也明確了力量,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這也是中國首次作為主席國領導和推動聯合國環境領域重大議題談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歷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國烙印。
黃潤秋說,后兩年中國還將作為主席國,將推進世界各國落實好框架內容,切實將各項政策措施落地。關于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哪些經驗值得國際借鑒,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這次會議有全球193個國家近2萬人參加。這么大一個會議上,生態文明成為大會主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系統化治理等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這是非常值得世界各國借鑒的。
二是中國的生態治理制度、舉措。我們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創設了生態保護紅線機制,把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重要生態系統、敏感生態系統劃進紅線,妥善加以保護,全球獨一無二。我們接近30%的陸域國土面積在紅線保護范圍之內。
三是這十年我們實施了大尺度的生態修復。國家層面實施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項目,還有一大批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這些工作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聯合國環境署評價,這些項目是當下最令人鼓舞、最具雄心、最有希望的大尺度生態環境項目范例。在地方層面,各地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環境質量提升、水生態修復。大家到各個地方去,到城里面都希望沿著治理好的河流看一看,水清岸綠,成為老百姓很好的生活休閑空間,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這些,我們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三贏。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王閑樂
本文作者:上觀政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