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謝麗枚)牛年歲末,霧漫湘江。今日上午,長沙交通集團長沙市湘江綜合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望城區蔡家洲舉行2021年魚類增殖放流。120萬尾冬片魚苗投入母親河懷抱,包括胭脂魚、湘華鯪、中華倒刺鲃等珍稀魚類回歸湘江老家。
上午9時30分,10臺活魚車在蔡家洲上游岸邊一字排開,10公斤左右的大魚,一寸來長的魚苗,隨著水流通過送魚帶歡快地游向了湘江。
“明年開春,這些大魚就能產籽,孵化魚苗了。”長沙市湘江綜合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林依山介紹,本次活動共投放魚類約120萬尾,其中“四大家魚”冬片魚苗100萬尾,胭脂魚3萬尾,湘華鯪3萬尾,中華倒刺鲃6萬尾。
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伍遠安撈起一條青黑色的魚苗介紹說:“這是湘華鯪,我們湘江特有的一種珍稀野生經濟魚類,它的鱗片比草魚大一些,口朝下,方便它食用浮生藻類等。”
湘江原有179種魚類,受濫捕等因素影響,有近30種魚類消失。伍遠安說,每種魚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每減少一種魚,對湘江都是一種損失。近幾年,通過禁漁、增殖放流,湘江的魚類資源有所恢復,像胭脂魚、湘華鯪、中華倒刺鲃等一批珍稀魚種也回歸了湘江。
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起,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已連續8年對湘江人工增殖放流,投放魚苗約2億尾。魚類增殖放流的持續開展,對促進湘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保持流域內魚類生態平衡、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優化水域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沙交通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龍伏波介紹,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堅持“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努力踐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把生態建設和工程建設有機統一起來,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和鼓勵全體干部職工參與到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來,努力把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打造成生態和諧、環境優美的美麗工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