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30日消息 在我國閩贛交界之處,屹立著一座生態瑰寶--總面積達128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國家公園。作為我國首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浙閩沿海山地最具代表性、世界同緯度最典型的原生性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其“碧水丹山”的獨特景觀風貌,不僅使其成為華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寶庫,更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座國家公園還承載著獨特的榮譽,是我國唯一一個既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組織,又冠名世界雙遺產地的地方。
(圖:風景秀美的武夷山國家公園)
為了守護好這片珍貴的自然家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始終秉持 “文化與自然遺產世代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的愿景,積極開展保護工作,不斷深化改革舉措精心統籌綠色發展路徑,同時積極開展科普宣教活動,努力提升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在自然資源保護、人為活動管控、野生動植物監測以及森林災害預警等多個關鍵領域,穩步推進“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已取得階段性的顯著成果。
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如何更好地保護黃腹角雉、黑麂、金斑喙鳳蝶、中華穿山甲、南方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已然成為系統監測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武夷山國家公園雖然初步搭建起了自然資源分布狀況監測體系,但在生態系統持續性監測方面仍重度依賴人力。當前的信息采集和分析主要依賴紅外相機和人工巡查,在收集和記錄山林中黃腹角雉、黑麂、黑熊、中華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活動情況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為了更好地守護這些珍稀物種,2025年初開始,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團隊與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展多輪AI 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討論,并于2025年3月啟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智慧監測平臺試點。基于前期現場紅外相機等終端設備采集的視頻/圖片數據,在福建省人工智能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基礎上加持ISV伙伴的算法軟件共同努力下,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標注,通過AI完成訓練及推理,將識別結果呈現在生物多樣性智慧監測平臺之上。在AI的加持下,物種監測保護工作逐步走向智能化,整體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相比人工識別,AI分析處理數據的效率提升了3倍。同時,AI讓歷史影像等寶貴數據不再沉睡,讓監測更加科學高效,有力提升科研及管理水平。
(圖: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監測平臺)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人類對地球家園的愛與責任,也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和家園,為后代留下一個生機勃勃、豐富多彩的世界。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等重要保護地,每一個物種都在生態系統這張大網中都有著獨特的位置,如何更加有效監測管理生物多樣性更是關鍵,不同物種的存在維持著復雜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在包括AI在內的數字技術支持下,通過對不同物種的的深度研究,科研人員能更深入了解當地生態環境發展的情況,為解決生態問題提供創新思路與方法。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團隊希望攜手更多合作伙伴,用科技守護武夷山國家公園,守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