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這一在軟體動物王國中的珍稀成員,被譽為“大熊貓”。自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以來,其稀有地位日益凸顯。到了2021年,螺螄更是被我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這一系列殊榮彰顯了其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披眾多光環的生物,卻以一個樸實無華甚至帶著些許“土氣”的名字——螺螄,走進人們的視野。
此“螺螄”非彼“螺螄”,我乃云南獨有之土著,僅見于高原淡水湖泊之中。我以濾食方式攝取藻類和有機碎屑,以此抑制藻類繁衍,并提升水體清澈度。雖名樸實,卻擁有不凡之分類地位與科學價值。近日,大理州洱海湖泊研究院針對洱海流域螺螄之分布、種類及生境展開調研。調查顯示,洱海流域螺螄之分布范圍與數量已顯著縮減,僅在海西海可見少量蹤跡,且民眾對螺螄之保護意識尚待加強。
在海西海北部區域進行的下網調查中,僅捕獲到4顆螺螄。將它們養在水桶中1天后,竟然胎生出3顆小螺螄,這樣一來,總計達到了7顆螺螄。這一發現揭示了洱海螺螄數量的急劇減少,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這種珍稀生物的關注與保護意識。
螺螄,這一云南特有的土著物種,屬于田螺科螺螄屬。與螺螄粉等菜品中常用的田螺科石田螺屬及圓田螺屬的田螺有所不同。螺螄通常體型較大,殼質厚實,外形宛如一座塔,擁有6個均勻增長的螺層,皆外凸。其殼頂較為鈍圓,而體螺層則顯得膨大。殼面顏色多變,可能為綠褐色或黃褐色,且螺殼上布滿了密集的瘤突或是銳利的棘刺。在湖底,它們常以寬大的足部進行爬行,且雌雄異體,采用卵胎生的繁殖方式。
螺螄,這一曾在云南高原湖泊中廣泛分布的物種,如今卻面臨著滅絕的危機。由于人類活動的頻繁、湖泊環境的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種種原因,螺螄的種群數量和分布范圍已經大幅縮減。目前,僅在洱海流域的海西海地區,才殘留有少量的螺螄種群。盡管螺螄已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人們對我們的關注和保護措施仍顯不足。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關注,以便我們能繼續為地球的生態平衡貢獻力量。希望我們能共同攜手,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讓螺螄這一獨特的物種能夠延續下去。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