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三江源區域開展的雪豹種群數量系統評估的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生物多樣性與保護》上公開發表。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大規模雪豹種群評估,也是目前全球正式發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數量調查結果。
我國雪豹種群數量如何?評估結果怎樣?為此,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了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后、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李雪陽。
中國環境報:請簡要介紹下這次雪豹種群數量系統評估結果?
李雪陽:雪豹是亞洲中部高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因為其行蹤詭秘、活動范圍廣袤,準確評估種群數量十分困難,全球種群數量統計在學界也長期存在爭議。
近年來,在青海省林草局以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指導下,北京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原上草、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等機構在三江源區域約36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展開全面深入的雪豹種群數量系統評估。此次調查聯合當地社區監測員在三江源區域的12個長期監測位點開展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監測,累計獲得近萬次雪豹獨立活動記錄。
調查結果顯示,在36萬平方公里范圍內,有11萬余平方公里為雪豹潛在適宜棲息地,棲息地內雪豹種群平均密度約為每100平方公里0.9只,其種群數量約為1002只。
中國環境報:請問緣何選擇在三江源36萬平方公里開展調查?
李雪陽:我國約有全球60%的雪豹棲息地,三江源區域的雪豹棲息地面積大,且連片分布,是中國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集中、種群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三江源區域是“中華水塔”,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江大河在此發源,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供給著水源,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價值,具有重要的保護意義。
中國環境報:在開展雪豹數量調查過程中,您和團隊遇到了哪些困難?面對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李雪陽:最大的困難與雪豹的特性有關,雪豹家域大、擴散能力強,我們要開展一個區域的種群調查,通常要包含多只雪豹的家域,這就要覆蓋很大的范圍。舉例來說,我們其中一個調查點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昂賽鄉,一個鄉面積就有兩千多平方千米,我們調查要全部覆蓋住。我們想估計三江源36萬平方千米內的雪豹數量,要綜合十幾個區域的種群調查結果,調查面積需要覆蓋多大的區域就可想而知了。調查面積大不說,調查區域的地形也非常復雜。雪豹喜歡陡峭的山地,三江源最不缺的就是這樣的山,我們如何去選擇合適的山進行調查,也是一大挑戰。調查時,我們常會感覺,自己在這天地間實在是滄海一粟,這樣多的山,仿佛永遠也爬不完。幾個人的力量,相較于雪豹調查所需要覆蓋的面積,實在太過有限。
因而,我們能夠完成這樣一項工作,實際是來自于調查團隊的很多人、很多年的經驗積累,這其中很重要的貢獻者,就是在三江源和雪豹做“鄰居”的牧民監測員們。在每個調查點,基于當地政府的支持,我們與牧民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牧民生活的區域和雪豹的棲息地是重疊的,哪里有雪豹,他們再清楚不過了。我們通過培訓,向牧民監測員介紹了紅外相機調查的原理,通過室內、野外教學,反復學習如何操作紅外相機,最終他們可以自主地在野外布設和維護。
就這樣,多個調查區域都在當地政府地支持下,形成了由牧民監測員、民間組織或研究機構的有機結合,確保調查的科學性的同時,也實現了系統、周期性的雪豹監測。由點到面,累積了詳實的數據,我們才得以推測三江源這片區域整體的雪豹情況。
中國環境報:與以往調查相比較,本次調查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李雪陽:與以往相比,本次調查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評估的面積非常大,這是迄今為止已經正式發表的最大面積的雪豹調查。要覆蓋這么大的區域,又要獲得可信、精確的數字,主要是通過科學設計創新和數據標準匯總實現的。
我們匯集了多家機構多年積累的調查數據,通過對于數據的標準化處理,形成了一個全面而詳實的數據集合,既包括多種調查方式下獲得的雪豹分布點,也包括紅外相機調查拍攝到的雪豹個體信息。這包含560個雪豹位點,和近萬次雪豹獨立捕獲記錄。此外,牧民監測員的參與也為數據的準確性提供了重要支持。項目點的持續維護,主要依賴基于社區的監測網絡。通過整合這些數據,我們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出雪豹及其棲息地的分布狀況。
與此同時,多位國際雪豹專家和多個研究、保護組織,共同提出了的雪豹種群調查指南,也就是PAWS框架。我們在PAWS基礎上,針對我們現有的數據情況,進行了創新和調整,形成了針對“集合已有調查數據”的雪豹種群分析方法。
通過這種跨機構的合作和方法創新,以及牧民監測員的積極參與,我們覆蓋了更廣泛的區域,確保調查結果的全面性。
中國環境報:本次調查為后續更多區域的雪豹大尺度調查提供了怎樣的參考?
李雪陽:我們此項調查工作有效證實了進行大尺度瀕危物種數量估算的可行性,為雪豹這一珍稀物種的全球保護工作提供了極為關鍵的數據支撐與科學依據。
我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雪豹棲息地和種群,且在我國,像三江源這樣,累積了多年雪豹調查數據的區域不在少數。我們2018年時,針對國內已有雪豹調查現狀做過一項研究。2018年時,三江源所在的青海省,全省雪豹密度調查覆蓋的范圍占雪豹棲息地的4.44%,而甘肅和四川這個比例分別為4.06%和2.85%,也有很大的潛力能開展大范圍雪豹種群估計。而這7年間,各個雪豹分布區域種群調查的數據都在不斷累積,我們對于雪豹分布和種群的了解在不斷加深。在去年年底,甚至在云南時隔多年又再次記錄到了雪豹。我們這一次的工作,也為未來更多大尺度雪豹評估提供了參考。
中國環境報:您常年在青藏高原追逐雪豹,可否分享一下印象深刻的雪豹保護故事?
李雪陽:其實就我親身經歷和聽說過的,險象環生、驚心動魄的雪豹保護故事不在少數。比如在考察過程中團隊成員遇到熊,回想起來都后怕;冬天在落滿雪的山上考察,不斷地打滑摔倒,渾身都是濕的;雪豹救助時的緊張接力,救回的每一只雪豹都讓我們激動萬分;我們常年駐地在野外的同事,有時一天見到7次雪豹。
印象最深刻的其實還是最普通的牧區“日常”,當地牧民對雪豹等大型食肉動物展現的“寬容”令我動容。我有一次出野外考察,剛到鄉上,就遇到了住在我們工作站旁邊的牧戶。他很興奮地說溝口來了一只老雪豹,正趴在坡上。我立刻就跟著他到離鄉上很近的溝口看這只雪豹。它看著確實有點老,臉上有傷疤,毛也有點亂。它不光趴著,還趴在一只牦牛上。仔細一看,這只牦牛已經被它殺死吃肉了。我問站在旁邊的牦牛主人,雪豹吃了你家的牦牛,你不生氣嗎?他告訴我,這是沒辦法的事,雪豹也會餓,也要吃肉,牦牛保險可以賠付一部分。
除了雪豹,人類與很多野生動物共享著地球家園。一方面,人們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亮相感到驚喜,另一方面,當地群眾也不免受到驚嚇侵擾,因此要對造成損失的群眾予以適當補償。
中國環境報:您認為,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雪豹?
李雪陽: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來說,雪豹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它更像是高原的象征。那么普通人保護雪豹的第一步,一定是多了解雪豹,多了解它所在的生態系統,多了解生物多樣性整體的保護議題。就像國際著名動物行為學家珍·古道爾博士說的:“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關注度的提升可以吸引更多的資源和支持投入到保護行動中,促進對于雪豹及其家園的守護。建議公眾多在社交媒體、新聞平臺給“生物多樣性保護”留一個關注名額。
同時,公眾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參與雪豹保護活動,比如線下或線上的科學志愿者項目、公民科學活動、研討會、講座分享等,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報名雪豹野外調查的志愿者活動,這些都是公眾參與保護的重要途徑。讓雪豹與多樣性保護成為日常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遙遠的符號。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