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過后,深圳仍蔓延著盛夏炙熱。8月24日14時,短暫降雨后天空明亮澄澈,微風不時吹過,深圳人才公園內湖湖面泛起粼粼波光,與公園一側林立的高樓玻璃幕墻遙相輝映。在這個忙碌城市的一隅,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一群蒙古沙鸻正悠閑度過它們溫暖舒適的半程休息期。14時30分,湖面石灘上已經聚集超過30只蒙古沙鸻和少量磯鷸、青腳鷸和金斑鸻。在兩個小時的觀察記錄中,記者成功拍攝到佩戴著R4、Y8足旗環(huán)志的兩只蒙古沙鸻。
8月21日,深圳市觀鳥協(xié)會會員“kent”(網名)在深圳人才公園記錄到佩戴T6足旗的蒙古沙鸻,這只蒙古沙鸻此前在深圳的記錄時間是今年4月25日。通過查詢鳥類環(huán)志記錄,這只蒙古沙鸻系2018年11月于香港米埔被佩戴環(huán)志,當時為一只幼鳥。8月22日,深圳鳥友又在深圳人才公園記錄到佩戴R4足旗的蒙古沙鸻,此前記錄到它的時間是今年5月8日。
據(jù)kent介紹,水鳥足旗(也稱環(huán)志)是由澳大利亞環(huán)境署發(fā)起的跨國性足旗系放計劃,將東亞水鳥遷徙路線劃分為34個不同足旗的配置。該計劃自1990年計劃實施以來,已有超過10萬只佩戴足旗的水鳥飛翔于東亞的遷徙路線上。“足旗系放工作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水鳥的遷徙規(guī)律,并反映水鳥棲息地的變化。在深圳觀察到的足旗大部分是來自香港的上白下黃環(huán)志,候鳥過境期間也能觀測到澳大利亞的單橙和單黃色環(huán)志。”kent說。
據(jù)了解,蒙古沙鸻對于深圳來說是過境遷徙候鳥,其主要在中亞至東北亞繁殖,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越冬,一年會途經深圳兩次。在8月24日下午兩個小時的觀察記錄中,記者共記錄到34只蒙古沙鸻、1只磯鷸、2只青腳鷸和5只金斑鸻。當日16時30分左右,深圳鳥友“老鯉魚”(網名)又在深圳人才公園附近的沙河口附近記錄到一只佩戴A1環(huán)志的紅腳鷸。
“這些遷徙候鳥的到來,正式拉開了深圳2021年候鳥季的帷幕。相較于往年,今年深圳候鳥季有所提前。”kent說。
深圳市觀鳥協(xié)會秘書長“PT”(網名)告訴記者,環(huán)志記錄需要更多公眾的參與,如果市民發(fā)現(xiàn)帶有足旗的水鳥,請注意記錄其顏色搭配、鳥種名稱、日期、數(shù)量并盡量拍照。“可在小程序‘本地觀鳥’查詢環(huán)志記錄和上傳記錄,并上傳至水鳥環(huán)志、旗標回報站。”PT說。
PT提醒市民在欣賞候鳥時,要注意愛護環(huán)境,不要投喂食物。
延伸閱讀
蒙古沙鸻:體長約20厘米,甚似鐵嘴沙鸻,常與之混群,但體較短小,嘴短而纖細。遷徙季節(jié)有多個亞種見于華南沿岸。繁殖于中亞至東北亞,南移至非洲沿海、印度、東南亞、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遷徙經過中國東部,少量鳥在中國南部沿海越冬。有研究證實其壽命至少有10年。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