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 (記者 李晶川)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深圳眾多觀鳥愛好者紛紛走出戶外,利用“長槍短炮”記錄各種珍稀鳥類。其中,洪湖公園、大鵬農科中心、人才公園、福田生態公園和深圳灣公園成為眾多“鳥友”的“打卡地”。
據了解,“五一”期間,深圳市觀鳥協會分別于5月1日和5月5日組織會員前往洪湖公園開展觀鳥活動,讓“鳥友”觀察身邊的鳥類,學習撰寫鳥筆記。據活動組織者介紹,深圳的野生鳥類種類豐富,在今年2月5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的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共有8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在深圳被發現和記錄,其中包括中華秋沙鴨、黑嘴鷗、白腹海雕、黑臉琵鷺等1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栗樹鴨、小天鵝、花臉鴨、栗喉蜂虎、褐翅鴉鵑等6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市民非常熟悉的學校、小區周邊,至少生活著5~10種野生鳥類。在洪湖公園的兩堂觀鳥課程中,深圳“鳥友”先后發現了紅耳鵯、白頭鵯、遠東山雀、暗綠繡眼鳥、斑文鳥、白頭文鳥等秀氣的小鳥,還有大嗓門兒的噪鵑、八聲杜鵑、黑臉噪鹛、黑領椋鳥和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烏鴉的烏鶇和八哥。除了這些林鳥,“鳥友”們還記錄到了大白鷺、小白鷺、池鷺、黑水雞、白胸苦惡鳥、普通翠鳥等水鳥。
除了洪湖公園,大鵬農科中心也吸引了大量深圳“鳥友”。由于農科中心的水田不久前剛剛完成插秧,獨特的人工濕地環境吸引了大量小白鷺、牛背鷺、珠頸斑鳩以及燕鷗類和鷸鸻類的候鳥。盡管假期后兩天天公不作美,深圳下起了大雨,但雨中的大鵬農科中心卻是一幅萬鳥齊飛的壯觀景象,成群的鳥兒在水田上空上下飛舞,形成了壯觀的“鳥浪”,令眾多冒雨趕去拍攝記錄的“鳥友”大呼過癮。
除此之外,深圳“鳥友”在人才公園、福田生態公園等地也都有驚喜收獲,在人才公園南側石灘,他們發現了兩只佩戴著鳥類環志的蒙古沙鸻,證實至少其中有一只是剛從澳大利亞飛來的越冬候鳥,而且去年也曾在深圳被記錄到。它們將在深圳短暫休息,即將飛回遙遠的西伯利亞。在福田生態公園,一只可愛的灰紋鹟被“鳥友”發現,和蒙古沙鸻一樣,這個小家伙也是個“過路的”,它應該是剛剛在東南亞結束越冬,即將飛回中國東北的高山林地。
據觀鳥專家介紹,“五一”假期已經是深圳候鳥遷徙季的尾聲,隨著夏季的來臨,見到遷徙候鳥的概率大幅降低。不過,深圳還有多達200多種的本地留鳥,依然可以讓眾多觀鳥愛好者,特別是青少年觀鳥愛好者去發現、記錄,從而進一步了解自然環境,養成愛鳥護鳥的良好習慣。
作者:李晶川
來源:深圳晚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