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鱟(hòu)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海洋節肢動物,最早存在于4.75億年前奧陶紀,被稱為"海洋活化石"。
20世紀70年代,中華鱟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資源豐富,占世界資源總量的95%以上;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人類對食物需求急劇增加,導致水域環境日趨惡化。中國馬蹄蟹的血液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各地非法捕撈馬蹄蟹的現象十分猖獗,中華鱟正處于嚴重的生存危機。
中華鱟(學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
如今,很難看到中華鱟在珠江口以北上岸產卵。在香港,每年都會出現成千上萬只中華鱟被捕獲的現象。而在海南,由于人們過度捕撈和養殖等原因,導致一些種類瀕臨絕種。在臺灣西海岸的金門島上,只有少數的馬蹄蟹在區域性滅絕后存活下來。在福建的平潭,中華鱟的數量已經從50的每天1000對下降到2002年的每天4對。
不可否認的是,生態環境破壞和非法捕撈的猖獗,將馬蹄蟹的生存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轉折點,人工繁殖或將成為馬蹄蟹最后的“救命稻草”。
馬蹄蟹的“血案”
在馬蹄蟹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之前,馬蹄蟹是華南地區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肴,其中以雌中華鱟的蛋類最為常見。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態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導致中華鱟種群數量銳減,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之一。目前我國有4種分布于南方地區的中華鱟。由于長期過度開發,馬蹄蟹的野生資源逐漸枯竭,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已將馬蹄蟹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動物,但非法偷捕現象仍時有發生。
馬蹄蟹世界中華鱟只有4種,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南沿海一帶
與其他節肢動物不同,中華鱟壽命長,生長緩慢,性成熟至少需要13年——這意味著一旦中華鱟被過度捕撈,種群資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所以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否則很容易造成大規模死亡,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采取積極措施來保證中華鱟能夠健康成長。中華鱟之所以被過度捕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馬蹄蟹的血液具有醫學價值。
鱟血的提取
近40年來,科學家在馬蹄蟹的血液中發現了50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物質的物質,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這些化合物被命名為內源性凝血因子和外源性凝血因子。它們可以通過凝血系統激活血小板而發揮止血功能;同時也參與調節血管通透性、纖溶等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鱟血液中的變形細胞也能與革蘭氏陰性菌的毒素黏連作用,因此鱟試劑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被廣泛應用于醫學領域。
目前,鱟試劑主要是從中國鱟和美洲鱟鱟的血液中提取。 但是由于我國對其保護不力,導致許多地方出現了野生中華鱟資源被大量捕殺甚至瀕臨滅絕的情況。很多人擔心,這樣下去,中國將會變成世界上最大的鱟供應國。 實際上,隨著監管部門干預和執法力度的加大,大多數漁民會將誤捕的馬蹄蟹放回海里,而真正殺死它們的是那些“感興趣的”非法走私者。 加上棲息地退化和環境污染,中華鱟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
例如,在2002至2009的短短7年間,香港馬蹄蟹的數量下降了90%以上。 中華鱟是我國唯一分布于沿海水域的大型無嵴椎動物,它對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過度捕撈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許多種類已經瀕臨絕種甚至瀕危。 2012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在香港的后海灣和東涌灣,有少數中國馬蹄蟹幼仔存活,但在局部滅絕的可能性很大。
北部灣:中華馬蹄蟹的最后“庇護所”?
國內研究團隊對中華鱟的資源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北部灣地區是中國馬蹄蟹最理想的棲息地,也是現存馬蹄蟹數量最多的地區,甚至是中華鱟在地球上最后的“凈土”。
然而,即使在環境適宜的北部灣,中華鱟的數量也大大減少。 目前,廣西海域中只有約1萬~2萬頭中華鱟能夠存活下來并繁衍后代,而其中絕大部分都已滅絕或處于瀕危狀態。這不僅影響當地的漁業資源開發,而且威脅著人類健康。 上世紀90年代,中華鱟每年在繁殖季節下蛋的數量約為60萬對,到2010年,只有30萬對親本中華鱟下蛋,接近繁殖群體的一半。
產卵中華鱟
2015年,記者采訪了北部灣地區30多個鄉鎮的居民,調查對象多達400人,既有傳統漁民,也有普通居民。 本次問卷調查以“北部灣海洋生態環境與中華鱟”為主題,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答卷512份。調查者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互動交流,并對部分問題做進一步訪談。 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認為,北部灣海域的中華鱟數量明顯低于以往。
許多老漁民指出,從2011到2016年,中華鱟的數量每天不超過30只,或者根本沒有。 這幾年,由于人們過度地捕撈,野生種群數量銳減;加上近年來海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導致一些種類瀕臨滅絕,因此中華鱟已成為全球瀕危物種之一。中華鱟是一種小型兩棲動物。 在90,每天至少有50只中華鱟被捕獲,高峰時甚至達到數千只。 所有這些跡象表明,即使在“大本營”,馬蹄蟹的資源仍在嚴重減少。
2019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將中華鱟列為“瀕危生存狀態”,在此之前,該物種的地位是“數據貧乏”,這表明人們對中國馬蹄蟹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保護中華鱟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另一方面,中華馬蹄蟹作為一種傳統的“野味”,也得到了一些消費者的“大力倡導”。 中華鱟與其它國家和地區一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記載;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國馬蹄蟹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國南方都很受歡迎,被認為是“地道海鮮”,可以提高免疫力。
據統計,2018年廣西沿海的海鮮餐廳,2-3公斤的中華鱟售價為300元,而1998年,同樣大小的馬蹄蟹售價僅為30元左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海洋食品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大,水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同時,由于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水域污染日趨嚴重。 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許多不法分子不顧一切地通過將野生中華鱟物流運輸內陸地區賺錢。
廈門交警、工商部門查獲非法走私中華鱟500余只,并將其投放市場。
此外,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非法走私貿易活動也開始萌芽,這無疑將給中華鱟的保護帶來極大的障礙。
中華鱟的另一危機:生境破壞
隨著海洋經濟迅速發展,近海基礎設施建設、海砂抽取、海水養殖和灘涂圍墾日益普遍(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 由于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和過度捕撈等原因,我國海域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污染。在沿海水域中出現大量赤潮現象。其中包括一些有毒有害的細菌和病毒。如赤潮毒素。重金屬等。 這些人為活動將導致中華鱟的自然棲息地遭到破壞,產卵場面積減少,生境縮小。
以越南為例。 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氣候變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導致一些沿海城市淹沒或遭受嚴重災害,而這些沿海地區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因此,保護海洋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越南是一個高度依賴海洋資源的東南亞國家,大約2000萬人的經濟收入來自海洋捕撈和近岸養殖。 在越南,潮間帶的大片地區已被改造成蛤蜊和蝦池,以發展水產經濟,以前的紅樹林已被大面積砍伐,海草床已被填滿,生態系統質量繼續下降。
越南三角洲紅樹林(衛星圖像)
紅樹林及海草床是中華鱟的重要棲息場所,為經濟利益而破壞生態顯然是不明智的。 然而,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對自然過度開發利用,導致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平衡失調,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嚴重影響著人們正常生活與生存。因此,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已刻不容緩。 如今,越南的沿海“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近海幾乎沒有魚可以捕撈,生態惡化“負反饋”也開始出現。
海砂抽取也是中國東南沿海常見的現象,這也導致了中華馬蹄蟹產卵生境的惡化。 另外,由于中華鱟具有較高的繁殖力和抗逆性能,因此,其棲息地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此外,隨著海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中華鱟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總而言之,過度捕撈并非馬蹄蟹面臨的唯一困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海洋保護區由1990年的5個增加到2014年的249個,這是中華鱟保護工作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華鱟是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資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由于其特殊的生境和生活習性,導致它成為許多沿海國家重點關注和開發的對象。 但是,我國保護區還存在資金不足、執法不力等問題,許多保護區已經淪為名義上的“紙上公園”。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保護中華馬蹄蟹呢?
從問題的根源出發,通過基因工程等手段生產中華鱟的血液,這可能是拯救野生中華鱟的最佳途徑。 這樣的解決方案在技術上可行,但在現實層面非常困難。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獲得足夠多數量和質量都能達到要求的血細胞;其次就是如何將這些血體細胞轉化成有效的生物產品(即所謂“生物制品”),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基因工程確實可以生產出鱟試劑所需的活性物質,但生產成本太高,產能太低,難以產業化。
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每年需要生產1000萬臺鱟試劑,根據需求估算,中國每年將消費10萬臺中華鱟。 由于野生資源匱乏、產量低以及供應不穩定等因素影響,我國現有數量不足500萬只,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發展中華鱟產業已刻不容緩。但是目前面臨著巨大挑戰。 面對“市場剛需”的壓力,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人工養殖養殖增殖放流繁殖中華鱟。
試圖通過人工養殖拯救瀕危物種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例如我們的娃娃魚(大鯢)和中華鱘。 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它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中華鱘則被視為名貴經濟魚類。因此,在國際市場上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然而,中華鱟的人工養殖并不容易,8-10年的生長周期增加了時間成本,而且目前的養殖技術還不夠成熟,幼齡苗種很難生長到成年階段。
中國馬蹄蟹的養殖,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和科研投入,更需要養殖戶和企業大膽嘗試,不斷摸索。 目前我國在此領域存在許多問題:養殖技術有待提高;缺乏有效保護機制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并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對策。 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華馬蹄蟹才能成功度過滅絕危機,為醫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